坚定的改革者 曾经喊出“耐住寂寞二十年”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颇有名气的人物之一,竺延风的职业生涯多少有些“传奇”的色彩。

公开资料显示,竺延风出生于1961年3月,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1983年8月,竺延风参加工作即进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集团),从仪表车间技术员开始做起。

在此后的20年里,竺延风历任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计量处技术科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计量处研制科任副科长、对外经济贸易处处长兼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经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后兼任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1999年2月,竺延风正式成为一汽集团总经理,并在当年12月升任集团董事长。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从车间技术员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足见其工作能力。

年仅38岁的竺延风,不仅是一汽集团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也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中最年轻的掌舵者。

在职期间,竺延风开启了他在一汽集团的高光时刻:从关停效益不好的板块到并购天津汽车,从推动一汽与丰田合资到推出红旗、夏利等自主品牌,竺延风带领一汽整体改革并将一汽集团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个年销百万级车企。

尤其是一汽集团与天津汽车的合并,也成为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重组事件。

也就是在2002年,重组后的一汽集团拥有直属专业厂10家,分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36家,控股子公司16家,参股公司29家,资产近600亿元人民币。

那句汽车圈经典的“耐得住寂寞20年”出自2002年,时任一汽集团总经理的竺延风,在央视《对话》节目回答“如何看待自主品牌发展”话题提及,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还曾引来舆论对一汽、甚至对竺延风个人的“口诛笔伐”,甚至认为其“干自主缺乏进取心”。

面对质疑,竺延风并不回避,“从我国汽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模来看,都无法与国际水平相比,需要沉住气,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工作。甘甘心心地耐得住寂寞,老老实实地回去打基础,要把自己的企业通过十年、二十年,可能还要再长一点的时间,埋头苦干,把基础打好。”他还特别强调,“耐住寂寞,不是不作为,而是不浮躁、不浮夸、不炒作、不轻言失败、不轻易放弃。”

如何评价竺延风在一汽的工作,见仁见智。不过,2007年,也就是竺延风执掌一汽的最后一年,一汽集团销售中、重、轻、轿、客、微各类汽车143万辆,销售收入达到1880亿元,同比增长23%和26.5%,全年实现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52%,创造一汽集团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2007年12月,46岁的竺延风离开了奋斗24年的一汽集团,由商转仕,先后担任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吉林省委副书记等职务,但是他的汽车生涯并未就此结束。

空降武汉,拉开东风改革序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15年3月,随着原一汽董事长徐建一落马,汽车三大央企掀开了最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彼时,已经离开汽车行业8年的竺延风呼声最高,业界一度猜测他会重返一汽。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2015年5月,时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徐平调任一汽集团,出任一汽集团董事长;而54岁的竺延风则离开吉林省委副书记一职,空降武汉,开启了他执掌东风公司的8年汽车生涯。

作为当时拥有17万员工、3家上市公司和15家主要整车企业的大型央企的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在东风公司的一举一动也备受瞩目;同时,当时的汽车行业已经处于深度调整的边缘,东风公司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竺延风面临的挑战也才刚开始。

竺延风上任当年,东风公司整体销量达到387.25万辆,其中神龙汽车占到了71.07万辆;2016年东风公司整体销量到达427.67万辆的历史高点。

不过,从2017年开始,随着神龙公司销量骤降以及此后开启的合资品牌调整,东风公司销量步入了下滑通道,2017年-2022年,东风公司年销量分别为412万辆、383万辆、293.2万辆、345.8万辆、327.53万辆、246.4万辆。

当然,东风公司销量表现并非衡量竺延风执掌东风的唯一标准,在中国汽车市场转型的关键时期,竺延风的铁腕改革,聚焦主业,正在推动东风公司这艘“巨轮”驶向电动智能化的新汽车时代。

在执掌东风汽车后,竺延风启动压减与“两非”剥离工作,先后完成120户法人退出(占存量的37%),彻底退出地产、物业、水电煤气等辅业及主业非优势业务,将供水、供电、物业等下放给第三方公司管理,将汽车行业作为东风汽车的主业,打造汽车核心能力。

在人员管理方面,竺延风扛起“反腐”大旗,同时率先实施经理层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做深做实,“能下、能出、能减”机制常态化运行,全面实现用工市场化。

“瘦身”是手段,“健体”是目的。在东风任期内,竺延风大力推动自主品牌事业发展并主导打造了岚图、猛士等高端新能源品牌。

合资品牌加速整合,2020年,东风集团旗下神龙公司标致和雪铁龙开启品牌规划梳理;2020年4月,东风集团出售东风雷诺股权;2021年东风集团退出东风悦达起亚;2022年5月30日,日方退出上市公司东风汽车。

而竺延风8年的铁腕改革,也彻底解决东风公司历史遗留问题,集聚优势资源做强自主事业,加速构建“一主两翼”融合发展的事业格局。

继任者未定,东风转型还在路上

竺延风的突然离任,一如一汽集团徐留平的突然调离。两大汽车央企新任掌门人依然还是未知,也给业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尤其是在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迈向电动化、智能化的关键历史时期,东风公司和一汽集团的转型依然还在路上,两大汽车央企的继任者正面临着新的时代命题。

2021年4月,东风汽车集团在上海发布了“东方风起计划”,提出3个“一百万”计划:到2025年,商用车、自主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100万辆,东风自主品牌规模进入行业TOP3。这是竺延风带领下的东风集团面向电动化、智能化做出的一次全盘转型大战略。

为了实现从“汽车企业”到“科技企业”的转型,东风发布科技创新“跃迁行动”,聚焦在新能源、智能驾驶两大领域。

不过,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度调整,作为拥有最多合资品牌的东风公司,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与神龙公司正面临着电动化转型与保证销量、利润的双重挑战。

据东风集团股份财报披露,东风公司初步将2023年的经营目标定为300万辆、挑战350万辆,经营利润达到350亿元。

英雄迟暮,壮志未酬。东风公司的转型重任也落在了继任者的肩上。

公开消息显示,目前东风公司的相关工作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杨青临时代理。

“少帅”退场,东风公司等待新的开始。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
站 长 微 信:chuangyede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