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友之家,以画会友,我们是热爱画画的一群人,快来加入我们吧!
文章均源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即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明末郑思肖善画兰,而且兰无根,即寓意为河山破碎的无根之忧。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
竹叶为互生,中叶细侧叶宽,每个叶片均由左右两笔弧线组成,用笔勾线要挺拔。几组叶子之间穿插组合要注意疏密。
竹的生长规律是:从笋内抽出新苗;有枝没有叶叫新篁,新篁长高后放叶;竹未出笋时就有节,竹干出土后长到七节以上才发枝,枝左右生长,每节生出两枝,在外侧的节长,并且枝多,到竹子梢头则每节生一枝;枝上生叶,有一组五叶·七叶及十几片叶的不等,竹叶是从叶柄长够宽度后就向前直伸;并行叶脉。
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竹子画法,借助于笔墨竹子画法,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范画示例:
步骤一:
用中墨勾竹叶,线条要挺拔。鸟用淡墨勾出,鸟嘴.眼.爪用重墨勾出。
步骤二:
用淡墨按叶筋进行分染,染时用水线留出主筋。
用淡墨作底染出鸟的躯干.头,并根据要求用不同墨色染出翅尾。
步骤三:
竹叶按第一遍的淡墨,留水线,用花青分染第二遍,再用赭石分染一下,完后再用花青分染第三遍(不留水线),
鸟头和背在淡墨基础上再分染赭石,胸腹用胭脂分染。
步骤四:
用石青分染叶子,画出鸟的嘴.眼,用黄色分染眉,
然后用淡墨丝毛,经调整满意后提款盖章。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8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chuangyedemao